博睿智库研究丨后疫情时代景区的提质创新路径

发布时间:2021-10-08 发布者:博睿智库

自2020年1月以来,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旅游景区造成严重冲击,旅游收入呈现“断崖式”下跌。疫情对景区的主要影响包括直接营收损失、间接成本损失、对景区渠道及行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等。今年以来,全国各地的疫情局部反弹仍不断出现。可见,疫情常态化后,景区仍面临生存发展的困难和挑战。

同时也应看到,疫情是倒逼景区提质的一个契机。疫情无法浇灭人们的旅游休闲需求,反而提出高品质旅游需求。出境游萎缩,转移到国内游。

疫情后旅游市场将迎来报复性旅游消费。敏锐洞察疫情带来的旅游新动向,积极应对困境,创新实现景区提质升级,既能抵御疫情常态化对景区的负面影响,又能推动景区经济复苏并长期向好发展。

 

面对疫情冲击,如何通过创新的景区提质实现绝地反击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景区提质的基本思路包括理念转变、产业升级、产品升级、智慧升级等几个方面。

 

1、景区建设开发的理念转变

后疫情时代,景区建设开发不能走就旅游谈旅游的老路,而应站在更高层面、更广视角思考。在综合考虑当地生态地理、人文历史、经济社会、三产发展等基础上,进行旅游开发战略定位。吸纳产业融合理念,在产业、产品构建上将景区旅游与生态、农业、乡村、文化等融合发展,以产业发展反哺旅游投入,带动区域经济。在产品上注意体验化、景观化、互动化、创意化、品牌化、智能化等新方向。

 

2、景区产业体系升级

对于自然景观类、人文景观类、乡村田园类景区,其产业体系升级,主要涉及景区资源与自然生态、文化资源、农业乡村、体育运动、周边特色产业等融合发展;对于博物馆类、现代娱乐类景区,其产业体系升级,主要涉及研学旅游、文创产业、演艺娱乐、IP开发、数字体验、泛文化产业等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;各类景区通过融合跨界元素,从单一旅游产业升级为多产融合发展。

2.1 生态旅游融合助推景区产业升级

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自然景区依托良好生态资源,将生态建设放在发展第一位,大力发展绿色产业、环保产业、生态治理产业,拓展生态景观带、景村融合生态村庄、健康养生、生态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领域。

2.2 文化赋能景区文旅升级

为避免景区千篇一律,应当深挖景区独特文化主题。挖掘文化资源,发掘满足游客需求的核心价值,提炼文化内涵,形成吸引核,扩展设计旅游点,调整旅游串线,打造旅游片区,同时面向未来活化主题文化,增加文化体验和互动产品,植入IP,扩大主题文化的规模效应和市场价值,提升文化品牌价值。景区打造出有影响力的主题文化或IP形象,也为景观、产品设计、产业布局提供了方向和依据。

2.3 农文旅体融合驱动景区产业升级

“农文旅体”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景区结合当地特色农业、文化、体育资源,可将农业、文化产业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,扩大景区产业边界,实现游憩公园、农业产业园、家庭农场、文化体验项目、文创产业园、乡村运动公园等多元一体化发展。创新融合机制、路径,驱动景区产业结构升级。

2.4 文创与泛文化赋能景区产业升级

博物馆、艺术馆、美术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是创新趋势,通过与游戏、餐饮、服装、电子用品等跨界领域品牌商合作进行IP联合开发也成为新潮,结合科普产业还可开发各类研学旅游产业。现代娱乐类景区则可与影视、动漫游戏、互动演艺、电视综艺等产业领域进行跨界合作,实现沉浸式体验。

 

3、景区产品体系升级

景区产品体系升级,主要涉及产品从内容到形式应注重丰富性、体验性提升,实现从单一观光到多元化消费升级。

3.1 景区生态休闲、健康养生游产品

疫情之后的压抑释放催生生态健康游的新热点,人们更青睐自然生态景区,对生态康养型、田园自然型、郊野风情型等景区偏好增强,露营、徒步、户外运动、休闲农业等景区项目更受欢迎,驱使景区在旅游产品、业态和项目提升上融入运动健康、生态养生内涵。开发山地旅游、康养度假、森林康养、温泉疗养、运动休闲等业态,使景区旅游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身心净化与疗愈过程。

3.2 景区自驾游、周边游产品

疫情对长线跨省游影响较大,却刺激了短线周边游,给自驾游带来契机。疫情期间,人们居家相伴、氛围改善,对组团游扎堆感到紧张,加上全国路网条件改善、机动车保有量增加等因素共同推动,使得疫情后家庭自驾游更活跃。为适应自驾游高质量发展,景区应将人性化、细致化、品质化融入自驾产品线路的设计、包装、营销、推广,注重提供适应自驾游的营地旅游、房车营地、沿线景观等产品与服务。

3.3 跨界融合互动体验产品

以都市为核心的博物馆类、现代娱乐类景区,通过跨界融合开发各类注重互动性、体验性的产品,如博物馆文创店、科普研学游、人文研学游、艺术研学游、景区巡游表演、沉浸式互动演出、网红表演、商旅文综合体、嘉年华晚会、电竞娱乐、密室逃脱、漫展、VR体验等。

3.4 景区夜间旅游产品

疫情后,各大景区推出夜间旅游项目。夜间旅游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、加速旅游市场回温、提高重游率、降低景区防疫难度。各地出台政策促景区夜间开放,推出一批业态多元、吸引力强的优质夜游产品。景区培育夜间景观、旅游演艺、文化体验、特色餐饮、时尚购物等夜间旅游产业,打造一批夜间文旅消费区,如沉浸式夜游、夜光森林、夜光乐园、夜间漂流、梦幻田园、光影秀、水秀、楼体建筑秀、炫彩全息灯光互动区、亲子光影互动乐园等。

夜游需求日益多元,文化体验是重点。由单一的夜间景观升级为创意夜游已成主流,未来夜游打造需回归本身价值,在内容丰富度上深挖自身优势和文化,才能形成产业主线。

 

4、景区智能化与便捷化升级

4.1 数字技术赋能景区智慧旅游

疫情促进了智慧旅游发展,数字技术赋能景区旅游有“三新”,即5G技术、集成视频交互空间、沉浸式交互、虚拟场景等新体验;虚拟景区、在线产业和科技应用、增强现实体验等新场景;依托社媒的“种草”宣传实现亮点特色持续曝光等新营销。

完善的景区智慧旅游应满足双方在行前、行中、目的地的全周期、全方位的需求和管理,提升游客体验感,助推景区降本增效、增强综合管理能力。通过科技赋能景区创新供给,强化景区数字营销能力,助推景区智能升级。

4.2 提升景区管理与交通便捷

景区应提升精致化建设和便捷化交通,包括完善的游客中心、方便的停车场、体验佳的游览环线、优美的景观步道、人性化的观景设施、健全的安全设施、有品味的旅游厕所、合理的标识系统、先进的智慧旅游系统等基础设施,以及畅通便捷“快旅漫游”的景区内外部交通。同时进行精细化管理,提升品质服务。

 

后疫情时代,目前全国的上万家各类景区应走创新提质道路,根据各地资源情况不同,按照不同参与主体、开发模式、投融资模式、运营模式,通过“旅游+生态、+农业、+工业、+文化、+创意、+体育、+科技”等多产业体系融合,开发度假休闲、康体养生、户外运动、乡村旅游、科技体验、科普研学等多元化产品体系,实现景区提质的创新发展。